辽沈战役...
奉天会战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辽沈战役北洋奉系军阀东北军关东军奉天俘虏收容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奉天大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奉天法政学堂东北大学冯庸大学满洲医科大学奉天国立农业大学奉天中学堂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奉天农业试验场奉天机器局奉天迫击炮厂奉天军械厂奉天省电灯厂奉天纺纱厂大和旅馆老龙口三井洋行秋林洋行藤田洋行满洲武田制药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七福屋百货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同善堂盛京施医院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奉天国际运动场奉天图书馆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奉天邮便局陪都纪略沈阳百咏陪京杂述奉天古迹考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国共内战战役辽宁民国时期战役吉林民国时期战役沈阳军事史林彪
中華民國中国共产党衛立煌范漢傑鄭洞國杜聿明廖耀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蕭勁光中国近代史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中國國民黨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國東北地区沈阳长春锦州国民党军剿匪总司令部衛立煌东北抗日战争苏联红军国军曾克林八路军沈阳林彪山海关葫芦岛锦州朝鲜蒙古北寧路东北民主联军林彪罗荣桓1月停战令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四平四平战役松花江四平街本溪吉林第二次停戰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七七决议临江县长白县抚松县濛江县辑安县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解放區國統區懷德公主屯熱河赤峰安東陳明仁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林彪高岗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譚政劉亞樓伍修权冬季攻势步兵炮兵铁道骑兵中共中央军委遼陽營口永吉長春蒋介石卫立煌陈诚參謀總長國民政府主席鐵嶺周福成廖耀湘第五十三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三军新编第六军第四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青年军郑洞国新编第七军第六十军范汉杰卢浚泉第九十三军新编第五军新编第八军第五十四军义县秦皇岛锦西北宁铁路山海关關外何應欽馬占山羅卓英萬福麟鄭洞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南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西柏坡第二次国共内战唐山资源北宁铁路锦州昌黎程子华绥中兴城昌黎北戴河义县七里河葛文碑薛家屯帽儿山高桥塔山北寧鐵路兴城韩先楚王世高朱瑞北平陸軍大學徐永昌周至柔桂永清郭懺羅澤闓陳雪屏俞濟時华北山东烟台葫蘆島侯镜如锦西廖耀湘双城长春新民葫芦岛阙汉骞重慶號巡洋艦被阻于塔山塔山英雄团营口彰武新立屯内蒙古阜新范汉杰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杜聿明围困长春国军第六十军曾泽生鄭洞國国民党軍黑山大虎山辽阳第七十一軍向鳳武青年军新立屯新編第一軍绕阳河錦西周福成营口撫順東陵水泉新民葫蘆島天津上海国民党政府关内平津战役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法国共产党人道报美联社司徒雷登国务院衛立煌陈云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大決戰之遼瀋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
辽沈战役 | |||||||
---|---|---|---|---|---|---|---|
第二次國共内戰三大战役的一部分 | |||||||
黑山阻击战中的东北野战军在简陋的工事中。 | |||||||
| |||||||
参战方 | |||||||
中華民國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 中国共产党 东北野战军 |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
衛立煌 总司令 侯镜如 第十七兵团司令 | 林彪 司令员 程子华 第二兵团司令员 | ||||||
兵力 | |||||||
約550,000人 | 約70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約472,000人(包括投降及被俘者) | 約69,000人 |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1]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解放了东北全境[2]。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目录
1 背景
2 备战
3 过程
3.1 第一阶段
3.1.1 錦州
3.1.2 長春
3.2 第二阶段
3.3 第三阶段
4 兵力架構
4.1 攻方:中国人民解放军
4.2 守方:中华民国国军
5 影响、纪念与评价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
9 参见
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北被苏联红军占领,苏联在东北缴获日军各种火炮1836门。时局此时非常复杂,国共双方都急欲在苏联撤军后独占东北[3]。由于国军主力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东北,而中共在河北建有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因此捷足先登。1945年9月6日,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八路军进入沈阳,随即成立了沈阳卫戍司令部,中共开始接收苏联缴获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4]。此后,中共中央又从全国各战略区调集11万部队和2万干部进入东北,并由林彪指挥前线[5]。11月,国军突破山海关,并占领葫芦岛、锦州等地,东北共军按照中共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在背靠朝鲜、蒙古、苏联的地区建立中共根据地[6]。
1946年,国军进一步深入东北,攻占沈阳等大城市。中國共產黨實行總動員,加緊破壞北寧路。[7]:49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发动攻势,林彪罗荣桓部队兵力占据优势,且装备精良,故一直以攻势为主。同年夏,關內各地國軍屡战屡败,东北地區由於防地遼闊,兵力不足;加以交通被解放軍所破壞,完全处于被动。[8]:1624月6日蘇聯撤軍後一個半小時,解放軍對長春發動攻勢,並在4月8日攻克長春[9]:202-203,国民政府认为此舉率先違反1月停战令[10]。4月,解放军攻占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四平等地,与北上国军展开激战。5月,四平战役后,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往松花江以北,与国军隔江对峙[11]。林彪部主力30餘萬,集中於四平街附近,企圖阻止國軍前進。[8]:154國軍杜聿明部迫於情形,自5月起在東北發動反攻。[8]:154
5月3日,國軍侵占本溪,激戰於四平街一帶,5月19日侵占四平街。[8]:1545月23日,国军侵占长春,5月28日侵占吉林,6月5日直逼哈尔滨。[8]:1546月6日,蔣頒發第二次停戰令。[7]:487月,蔣徇調人之請,兩次頒令停止衝突,並主張召開五人小組,商談政治問題,與三人軍事小組同時進行,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7]:48在马歇尔壓力下,蒋介石同意东北休战15天,后来又延长8天。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通过《七七决议》,号召干部下乡,巩固农村根据地[12]。在東北,蘇聯自日本關東軍手中接收轉交給中國共產黨武器裝備[13]:91-92。
1946年10月,国军通过“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派遣十万部队进攻南满。至11月下旬,中共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县、长白县、抚松县、濛江县、辑安县五座小县,形势十分危机。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派遣陈云、萧劲光、萧华成立南满分局,陈云任分局书记[14]:471-476。11月,蔣頒布第三次全面停戰令[7]:49。
其后,东北民主联军胜利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此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上攻守局面彻底改变[15]:166-182。
1947年1月31日,解放軍延安總部公布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戰爭幾項重要統計:七個月中,共殲滅國軍56個整旅(師)、其中1月份殲國軍12個旅;斃、俘其將級軍官103名,其中俘獲87名,俘獲後逃跑4名,擊傷12名[16]:8276。國軍攻佔解放區城市199座,解放軍攻佔國統區城市100座[16]:8276。2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南渡松花江,5月初大舉發動猛攻,5月17日攻佔懷德,5月21日攻佔公主屯,永吉、長春、四平街乃陷於孤立[8]:162。6月6日,解放軍攻陷熱河赤峰[8]:162。6月16日,國軍被迫放棄安東省會[8]:162。解放軍開始進攻遼寧瀋陽[8]:162。6月,解放軍猛攻四平街,國軍守軍陳明仁几近全灭,蔣特電嘉勉。[7]:51
备战
.mw-parser-output .tmulti .thumbinner{display:flex;flex-direction:column}.mw-parser-output .tmulti .trow{display:flex;flex-direction:row;clear:left;flex-wrap:wrap;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margin:1px;float:left}.mw-parser-output .tmulti .theader{clear:both;font-weight:bold;text-align:center;align-self:center;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width:100%}.mw-parser-output .tmulti .thumbcaption{text-align:left;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ext-align-left{text-align:left}.mw-parser-output .tmulti .text-align-right{text-align:right}.mw-parser-output .tmulti .text-align-center{text-align:center}@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 .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box-sizing:border-box;max-width:none!important;align-items:center}.mw-parser-output .tmulti .trow{justify-content:center}.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100%!important;box-sizing:border-box;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multi .thumbcaption{text-align:center}}
1948年1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原聯軍總部機關改為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林彪任軍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岗、呂正操、周保中、蕭勁光任副司令員,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劉亞樓、伍修权任參謀長[17]。
東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1947年底到1948年3月)之后,为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需要进行整编。至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编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约70万人,加上地方军区武装,合计103万余人[15]:295。已控制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当时東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的地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把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18]。
1948年春,東北人民解放軍林彪部連續在東北發動七次攻勢,2月7日攻佔遼陽,2月26日攻佔營口,3月14日攻佔四平街,3月19日攻佔永吉,国民党集中兵力堅守長春、瀋陽、錦州三個互不相连的地區,補給全賴空運接濟,因運輸量有限,三地食糧燃料奇缺,長春每日餓斃者不下百人。[8]:162
國軍在冬季攻势中战事陷入不利,蒋介石用卫立煌替代陈诚指挥东北地区国军战事。1948年1月1日,參謀總長兼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陳誠在瀋陽發表元旦《告東北軍民書》,宣布危機已過,戰備完成,即將由鐵嶺、瀋陽、新民三路(以新六軍、新三軍為右路,新編第七十一軍、新編第一軍為中路,新五軍為左路)出兵,向瀋陽西北扇形推進,與東北人民解放軍決戰[16]:8479。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辖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总司令卫立煌驻沈阳,有周福成第八兵团、廖耀湘第九兵团等共8个军(第五十三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三军、新编第六军、第四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以及青年军第二〇七师[註 1]);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驻长春指挥第1兵团(辖新编第七军、第六十军);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驻锦州,有卢浚泉第六兵团等共4个军(第九十三军、新编第五军、新编第八军、第五十四军),防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防守重点为锦州、锦西[15]:296。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
卫立煌接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后,专注于部队整训,充实兵员,补充装备,构筑工事,把主力集中于沈阳,任解放军打到什么地方、守军如何告急都不为所动,卫立煌认为可以长期固守沈阳,亦认为长春是个包袱“是着死棋”。由于锦瀋间交通被解放军截断,为减轻运输压力,部队缺额多的师重建以及新建接受兵员的需运到山海关、锦州等地就近关内与港口整补[註 2]。而蒋介石因为对东北国军仅靠空运补给不能负担,力主留第八兵团守瀋陽,打通锦瀋线交通,将主力调往锦州,必要时放棄補給不易的長春,防止東北共軍進入山海關,安定關內局勢,伺機轉攻收復關外。卫立煌认为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背水侧敌行动会被消灭,与蔣意见相左,焦点在于是否“将主力撤至锦州的问题”[19]:47-59。1948年8月3日,蔣在南京國防部召集軍事檢討會議,參加者80餘人,由何應欽主持;會議檢討兩年來作戰方針、作戰指揮、編制裝備、新兵補充、後勤供應、士氣、情報等方面問題,並作出如下軍事決策:「東北力求穩定,華北力求鞏固、西北阻匪擴張,華東、華中則加強進剿,一面阻匪南進,一面攻打匪之主力。」[16]:8653-8654同日,行政院會議通通委任馬占山、羅卓英、萬福麟、鄭洞國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16]:8654。8月20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杰由南京飛返錦州[16]:8662。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20]。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4月18日东北野战军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先打长春”[15]:300。5月发起长春外围作战同时准备打击由沈阳出援的国军,但是战斗中发现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存在问题[15]:301,而且卫立煌以是“圍城打援”圈套为由在沈阳按兵不动。于是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在“打长春”与“南下北宁线作战”多次反复[21],侧敌南进作战还有后勤补给的担忧[15]:303。8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領導機關正式分開,林彪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羅榮桓任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16]:8659。至8月中央军委对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顾虑提出批评,随后东北野战军作出南下切斷錦州、山海关守線,截斷北寧鐵路,封閉、殲滅國軍的战役决心。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九月会议”),确定在大约五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要求各战略区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第三年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22]。9月中央军委批准东北野战军的计划,在《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中提出“要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将主力使用于锦州—唐山一线……”“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23]:1336以求全歼卫立煌集团,完全获得东北地区这一战略资源重地[24]。
过程
第一阶段
錦州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铁路锦州至昌黎段进攻[15]:307,遼瀋戰役開始[16]:8674。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部队包围绥中、兴城等地国军,国军第五十四军紧急向南增援,在兴城以北遭到解放军独立第6师阻击[15]:307-308。随后,各独立师主动撤兴城之围,集中力量进攻绥中。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也于此时出击山海关至昌黎各点,于14日攻占昌黎县城;紧接着又攻占北戴河等地,并击退六十二军对昌黎的反扑[15]:308。28日,解放军攻占绥中,切断锦州至秦皇岛间北宁线,关闭国军由关内至关外的陆上通道[15]:308。
9月15日,錦西國軍再次增援興城,被解放軍頑強擊退[16]:8676。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第4、第9纵队在9月16日突然包围义县,使驻防国军无法向锦州收缩。20日前后,东北野战军3纵、2纵5师、炮纵到达义县,接替执行包围。此后,4纵绕过锦州南下,9纵继续向锦州进攻,与第8纵队向国军攻击[15]:308。9月23日,錦州第九十三軍第二十二師北援義縣,進至七里河附近,遭解放軍阻擊,被消滅一部,其餘退回葛文碑、薛家屯一帶防守[16]:86780。9月24日,蔣電召衛到南京,命令衛組織西進兵團,由瀋陽馳援錦州;衛則主張應由關內出兵解錦州之圍後,瀋陽主力方可西進;蔣允由關內增兵3個軍,由錦西東進,並以海空軍增援之,惟瀋陽主力必須立即西進[16]:8681。卫決定空运第四十九军增援锦州[16]:8681。錦州外圍激戰,北二郎洞、舊飛機場、薛家屯、葛文碑等地均受到解放軍攻擊;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殲滅興城東北地區守敵第五十四軍1個團,切斷錦州、錦西、興城間之聯繫;第3縱隊切入錦州以北,攻克達子營、五姓屯、白老虎屯[16]:8682。经过激烈交战,至25日,解放军攻占葛文碑、薛家屯、帽儿山等地,封闭义县、锦州间国军联系[15]:309。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殲敵5000餘人,占領錦州東北和北部外圍陣地,並封鎖錦州機場,完全切斷錦州至義縣交通[16]:8682。国军增援锦州的陆上通道被切断。9月26日,衛立煌自南京返瀋陽,奉命西援錦州,參謀總長顧祝同同行,監督西援執行情況,顧、衛飛錦州上空時,電告范漢杰:立即實施空運第四十九軍援錦計劃;空軍運輸機50架,由瀋陽向錦州空運第四十九軍,至9月28日僅運到第九十七師(欠1個團),解放軍以炮火控制機場,當即擊毁飛機5架,至9月29日空運被迫停止[16]:8682。9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附炮兵纵队抵近锦州机场并发动炮击,致使国军仅运了第七十九师2个团就因机场被炮火封锁而停止[25]:274。
同时,9月26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就先打山海關或先打錦州問題電中央軍委請示;9月27日,毛澤東覆電:如不能同時打兩處,則應先集中兵力打錦州[16]:8683。9月27日,东北野战军第4、第7纵队攻占高桥、塔山﹐殲滅國軍暫編第六十二師和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各一部,截斷錦西第五十四軍與錦州之聯繫;至此,解放軍完全包圍錦州,北寧鐵路山海關以東至義縣間,除錦州、錦西兩孤立據點外,都為解放軍所控制[16]:8683。
9月28日,衛立煌、廖耀湘再晤顧祝同,廖等提出「進軍營口,再折向錦州解圍」之方案,為顧祝同所拒絕,堅持必須先新民集中,不容再貽誤戰機;衛、廖請顧返南京向蔣陳述東北將領意見,同時表示準備向新民集結部隊[16]:8684。
9月29日,第4纵队攻占兴城,歼灭国军4000余人[15]:309。10月1日,3纵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部队攻克义县,歼灭暂编第二十师,俘虏师长王世高[15]:310[26]:563。战斗结束之后,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入城时不幸牺牲,这是东北野战军在战役中损失的官阶最高者[27][28]:263。至此,东北野战军经过20天连续作战,歼灭国军20000余人[25]:274,完成对锦州的包围[15]:310。
9月30日,蔣介石由南京飛抵北平巡視,陸軍大學校長徐永昌、空軍總司令周至柔、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聯勤總司令郭懺、總統府參軍羅澤闓、青年部長陳雪屏以及俞濟時等隨行[16]:8686。10月1日,蔣召開軍事會議,研究援錦方案,決定從华北抽调第六十二、獨立第九十五師、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師及山东烟台第三十九军兩個師,海運葫蘆島,會同錦西第五十四軍及暫編第六十二師,共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從锦西北上,增援锦州[16]:8687。蔣中正10月2日亲赴沈阳[29]:190,令以沈阳国军主力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西进,企图东西对进解锦州之围,并与东北野战军进行决战[15]:311。而卫立煌对由沈阳派出主力兵团解锦州之围持有异议[26]:560。
9月30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政治部組成前線指挥所,由林彪、羅榮桓率領,乘火车从双城出发,南下赴遼瀋前线[15]:312。10月2日,林彪在列车上收到国军增援的消息后,一度产生犹豫,提出回师进攻长春[30]:207[26]:565,受到毛泽东批评[31]:476-478。林彪在罗荣桓劝说下[25]:276,很快又打消回师的想法[32]:19。东北野战军随后调整部署,以第2、3、7、8、9纵队以及6纵第17师(该师擅长攻坚战)附炮兵纵队攻打锦州,以第2兵团指挥第4、11纵队以及冀察热辽独立第4、6师防守塔山,第1纵队两个师置于塔山与锦州之间的高桥为预备队,第5、6、10纵队以及1纵3师、内蒙古骑兵第1师置于新民附近,第12纵队和长春外围12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2][25]:281。攻打锦州的同时,以阻击国軍西由锦西以及東由瀋陽来的援军,令攻城軍不會陷入反包圍之險[25]:281。10月9日开始,东北野战军集结25万人扫清锦州所有外围据点包围锦州城,至13日,全部夺取锦州外围阵地[26]:597[15]:317。范汉杰指挥的国军第六兵团陷入包围[19]:63-78。
在蒋介石亲自督促下[15]:320,锦西、葫芦岛守军第五十四军、海运增援的第六十二军及独立第九十五师,在指挥官侯镜如到达前,暂由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指挥[15]:321,于10月10日发动攻势,在解放军第4、11纵队阻击下,攻击受挫[15]:322。11日,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到达接替指挥,因第九十二军防务无法交接仍留原地仅运到第二十一师[15]:322。侯镜如已经秘密与中共联络,宣称援救锦州打进去也出不来,故意放慢动作,推迟11天才率领部队达到[26]:580[33]。13日,国军调整部署再次进攻,并动用海军重慶號巡洋艦火炮支援。至15日解放军攻下锦州时始终被阻于塔山[19]:241-253。而由山东海运增援的第39军拖延到16日才到达。整个塔山阻击战中,国军伤亡6千余人;东北野战军伤亡人数在致中央军委电报中提到“第4、11纵队在守备战及小战斗中各伤亡五六千人”。[34] 作战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2师34团获得“塔山英雄团”称号[15]:323。国军由沈阳西进的廖耀湘第九兵团被东北野战军第5、6、10纵队牵制,也畏惧被解放军包围,希望向营口撤退,于10月11日出兵攻占东北野战军补给线上的彰武后,在彰武、新立屯地区徘徊[35]:473,等待锦西的第十七兵团东进与锦州国军会师而迟延出击[19]:152-188。对于彰武被占,东野和中共东北局的反应是从内蒙古进入辽宁直到阜新火速动员修成两条新的补给通道[36]:87。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次日晚占领锦州,此战东北野战军伤亡24,548人;歼灭守军国军第六兵团及所属第九十三军、新编第八军共10万餘人,其中死伤1.9万人、被俘虏约8万人[26]:604,俘虏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封闭國軍从陆上撤回关内的唯一通道[15]:319。10月15日,蒋介石派遣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事实上剥夺卫立煌的战场指挥权,而令其仅能统领在沈阳的国军[37]。
長春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5个多月,城內缺糧嚴重,国军军队士气低落,百姓餓死者以萬計,长春景象十分悲惨[38][39]:70。与原来驻长春市西半部的新编第七军相比,从吉林撤下来驻守长春市东半部的国军第六十军粮食供应更加困难,引起第六十军官兵的颇有意见[40]。辽沈战役开始后,蔣要求长春守军突围[41]:159[26]:611。由于粮食断绝官兵体力甚弱已无力突围,加上在锦州城破的压力下,10月17日,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与下属第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陇耀经过密谋,率部起义[註 3][19]:306-319,19日,新编第七军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投降。10月23日,解放軍攻陷長春,東北剿匪副總司令(兼國軍第一兵团司令官)鄭洞國被俘[8]:162。东北野战军占领长春,全歼国軍守军第一兵团及所属新编第七军、第六十军等共10万餘人[42]。
第二阶段
駐防锦州和长春的国軍被东北野战军消灭后,东北局势对国民党軍已经极为不利。但蔣仍坚持分别由锦西和沈阳,东西对进收复锦州[43]:246[15]:329。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认为不应再继续向锦州前进,亦不愿意退回沈阳。10月16日,廖耀湘与来视察的杜聿明达成共识,计划先占领黑山、大虎山,再立即向南撤往营口,或依托营口向北进攻锦州或海运回关内,卫立煌也同意第九兵团撤往营口[26]:629。10月18日蔣飛臨瀋陽,指示東北作戰計劃,仍未能迅速挽回頹勢。[8]:162在说服蔣改变决策后,第九兵团于21日向黑山发起进攻以掩护兵团向营口撤退,并令第五十二军于23日由辽阳先行进占营口[26]:631。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以后,改变原来攻击锦西、葫芦岛的国军的计划[15]:331。10月20日令第1、3、8纵队及6纵17师为第一梯队急行军东进;以第2、7、9纵队及炮兵纵队为第二梯队随后跟进,两翼包抄围歼廖耀湘第九兵团。并以第5纵队,第6纵队两个师南下截断第九兵团往沈阳的退路,令第10纵队和1纵3师在黑山、大虎山阻击第九兵团[15]:332。
10月17日,廖耀湘令第七十一軍军长向鳳武担任向黑山攻击的前线指挥官,并将青年军第二〇七师第三旅以及兵团直属炮兵配属给第七十一军加强攻击力量,以掩护兵团主力由新立屯通过黑山以东的走廊向营口撤退。完成部署后,在争取蔣中正改变决策过程中又迟误了4天,至21日才下达命令开始发起进攻黑山的战斗[15]:333。21日中午,东北野战军电令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死守,阻击国军,掩护主力到达[26]:635。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以所属第28、第29、第30师展开防御,其中第28师防守的黑山正面高家屯、101高地、92高地和石头山一线为双方攻防的重点[15]:334。由于是短时间仓促建立防御阵地,前沿阵地先修成地面火力点,然后再加强阵地的副防御,只作好表面简陋的防御工事[44]。23日,国军第七十一军及第二〇七師第三旅对黑山发起攻击,但无法突破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和1纵3师[25]:286的防守,攻击受挫[15]:334。廖耀湘令新編第一軍军长潘裕昆接替向鳳武担任指挥,23日,新编第一军投入战斗,加强对黑山的攻击,双方在前沿阵地反复拉锯,阵地多次易手,第10纵队不断发动反击,国军攻势毫无进展,无法进占黑山[15]:334。
由于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死守黑山、大虎山一线,廖耀湘第九兵团被拖住,无法占据黑山、大虎山掩护向营口撤退的通道,丧失大量时间[15]:335。东北野战军主力赶到,对第九兵团展开穿插、合围、分割,25日,向营口撤退的道路以及向沈阳的退路被切断[15]:336。26日,东北野战军开始围攻第九兵团[15]:338,林彪命令各部队以快制快、以乱制乱[45]:372。在一次突然袭击中,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21团3营以无畏的勇气打掉了廖耀湘位于胡家窝棚的兵团指挥部[46]:249,同时新编第三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的军部也被打掉,造成整个兵团指挥中枢系統全部混乱,部队陷入瘫痪和崩溃的状态[15]:339。至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绕阳河以西范围内歼灭意图逃往营口的国军第九兵团及所属新编第一、新编第三、新编第六、第四十九、第七十一军5个军12个师共约12万人,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被俘虏[15]:339。新一軍、新六軍美式軍械裝備全部被快递到解放軍手中[47]:366。10月2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48]:603
第三阶段
10月29日,遼西會戰後,瀋陽守軍失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開始撤退,卫立煌偕高級官員赴錦西,瀋陽守軍交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指挥[16]:8710-8711辽西作战结束后,東北野战军决定以第1、2、7、8、12纵队包围沈阳;以第9纵队进攻营口,攻击驻扎营口的第52军,并命令辽宁军区组织部队在辽河上架桥[15]:341。東北解放軍攻克撫順,殲滅國軍第二〇七師一部;並在東陵、水泉等地殲滅第五十三軍暫編第三十師一部,逼近瀋陽;第1縱隊攻克新民,追歼騎兵第二旅一部[16]:8711。
10月30日上午,杜聿明奉蔣命令飛瀋陽調整該市防務,因機場混亂不能降落,遂直飛北平向蔣請示錦葫部隊行止;蔣命杜回葫蘆島待命,並命衛立煌到葫蘆島指揮,蔣旋返南京[16]:8711杜飛返葫蘆島,計劃撤退營口和葫蘆島之部隊[16]:8711;衛立煌偕趙家驤、董文琦等由瀋陽飛抵錦西,一週後衛立煌奉蔣令飛北平[16]:8712。東北野戰軍攻克本溪、遼陽、鞍山;第12縱隊在瀋陽西吳家荒、大幸屯等地殲滅由新民撤退之第五十三軍第一三〇團,逼近瀋陽西南,於瀋陽市及其近郊包圍瀋陽守軍[16]:8712。10月31日,周福成電蔣:「衛立煌棄職逃走,職正調整部署,竭力奮戰,孤守瀋陽待援。」[16]:8713東北野戰軍分路向瀋陽攻擊,各路均逼近城郊[16]:8713。第12縱隊攻克瀋陽南蘇家屯車站,殲滅第二〇七師暫編第十團;第2縱隊在三間房殲滅第二〇七師第二旅第四團一部,並突入瀋陽市鐵西區,瀋陽以西國軍3個騎兵旅投降[16]:8713。同時,東北野戰軍第7、8、9縱隊對營口實行合圍,以切斷瀋陽守軍南撤路線[16]:8713。
11月1日,解放軍攻克瀋陽[16]:8713。東北野战军第1、2、12纵队以及8个独立师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49][15]:342。是日凌晨,東北野戰軍發起總攻,第1、2縱隊為主攻,由西部和西北部突破;第12縱隊由南部突破;獨立第1、3、4師由東部和北部突破[16]:8713-8714。10時,第1、2縱隊攻佔鐵西全區,殲滅國軍第二〇七師2個旅大部;第12縱隊攻佔城南飛機場,殲滅守軍1個團[16]:8714。下午,沈阳守軍投降,在大東營繼續抵抗之第二〇七師第一旅第二團被消滅[16]:8714。国军第五十三军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投降,仅青年军第二〇七师做局部抵抗也缴械投降,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被俘虏[50]。是役歼灭東北剿匪總司令部所屬1個兵团部、2个军部、6個師、3個騎兵旅,及守备、直属部队等[15]:343,共13.45万餘人,第八兵團司令官周福成以下將官106名被俘[16]:8714。是日夜,營口國軍第五十二軍開始登船南撤,至次日,僅撤走該軍軍部及第五十二師[16]:8714。
11月2日,東北野战军攻占营口[16]:8715。是日上午,第7、8、9縱隊及遼南獨立第二師從三路發起攻擊,戰至10時,殲滅国軍第五十二军第二師全部,第二十五師1個團及軍部運輸團,共1.48萬餘人[16]:8715。第五十二军撤退时损失三分之一,第五十二军残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7]:56。11月2日,解放軍攻陷瀋阳,衛立煌先期飛北平,部分國軍突圍撤至营口,經海運南下,东北盡失,國軍先後被歼灭47萬人。[8]:162國軍自瀋陽、營口撤出東北。[7]:56辽沈战役至此结束[8]:162。
在沈阳被攻占后,锦西、葫芦岛地区的援锦作战的国軍第十七兵團在杜聿明的指挥下,于11月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次日東北野战军占领锦西、葫芦岛,东北全境解放。[15]:345。
据中共官方记录:国民党軍损失4个兵团、11个军部、32个整师、3個騎兵旅、4個守備總隊(相當於師),其他獨立團及特種部隊、直屬部隊、地方部隊,共47.2万人,其中斃、伤5.68万人,俘32.433万人(一说是30.62万人),放下武器投诚(中共方面认定与被俘性质不同)6.49万人(一说是8.3万人),倒戈(中共方面称为起义,国军方面当认为是叛变)2.6万人[16]:8715;解放军伤亡6.9213万人[16]:8715,其中阵亡14,009人,负伤53,328人,失踪1,874人[26]:674。据中共方面统计:空軍各型飛機143架、海軍艦艇26艘。国軍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建制的部队仅有駐山海關的新編第五軍撤退到天津,第五十二、第五十四军由葫芦岛撤退到上海。
兵力架構
攻方:中国人民解放军
東北野战军 | |||||||||||||||||||||||||||||||||||||||||||||||||||||||||||||||
司令员:林彪 | 政委:羅榮桓 | 政治部主任:谭政 | 参谋长:刘亚楼 | ||||||||||||||||||||||||||||||||||||||||||||||||||||||||||||
副司令员: | 副政委: | 政治部副主任: | 副參謀長:曹祥仁 | ||||||||||||||||||||||||||||||||||||||||||||||||||||||||||||
第一兵团部 (進行围困长春) | |||||||||||||||||||||||||||||||||||||||||||||||||||||||||||||||
| |||||||||||||||||||||||||||||||||||||||||||||||||||||||||||||||
第二兵团部 (進行塔山阻击战) | |||||||||||||||||||||||||||||||||||||||||||||||||||||||||||||||
| |||||||||||||||||||||||||||||||||||||||||||||||||||||||||||||||
野戰軍直屬 | |||||||||||||||||||||||||||||||||||||||||||||||||||||||||||||||
|
守方:中华民国国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 總司令:衛立煌
- 副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孙渡、马占山、万福麟、梁华盛、陈铁、张作相、杜聿明(后增加)
- 参谋长:赵家骧[51]
冀热辽边区
- 總司令:杜聿明 兼
第八兵團 | |||||||||||||
司令:周福成 | 参谋长: | ||||||||||||
副司令:覃异之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駐瀋陽) | |||||||||||||
|
第九兵團 | |||||||||||||||||||||||||||||||||||||||||||||||
司令:廖耀湘[註 4] | 参谋长:杨焜 | ||||||||||||||||||||||||||||||||||||||||||||||
副司令:潘裕昆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駐瀋陽) | |||||||||||||||||||||||||||||||||||||||||||||||
|
第一兵團 | ||||||||||||||||||||||||
司令:鄭洞國 | 参谋长:楊友梅 代理 | |||||||||||||||||||||||
副司令: | 副参谋长:楊友梅 | |||||||||||||||||||||||
兵團直辖 (駐長春) | ||||||||||||||||||||||||
|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錦州指揮所
- 主任:范汉杰
- 副主任:賀圭
- 參謀長:唐雲山、李汝和
第六兵團 | |||||||||||||||||||||||||||||||||
司令:盧浚泉 | 参谋长:董漢山 | ||||||||||||||||||||||||||||||||
副司令:楊宏光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駐錦州) | |||||||||||||||||||||||||||||||||
|
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葫芦岛指挥所
- 主任:陈铁
- 副主任:彭杰如
- 參謀長:彭杰如 兼任
第十七兵團 | |||||||||||||||||||||
司令:侯镜如 | 参谋长:張伯權 | ||||||||||||||||||||
副司令:刘春岭、林伟俦 | 副参谋长: | ||||||||||||||||||||
兵團直辖 (駐葫芦岛) | |||||||||||||||||||||
|
影响、纪念与评价
辽沈战役的失败使得国民党政府喪失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区以及大量精锐部队,士气遭到重挫[26]:674。此战以后,国民党与中共产党的总兵力对比发生逆转。中共在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当时国共内战的军事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很快被投入关内战场参与平津战役,对关内战场产生决定性影响[15]:353。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起草《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表示:“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23]:1361
1948年11月1日,蔣在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上説明東北戰局及其失敗原因,並謂東北戰事雖然失利,但解放軍主力尚難即予華北局勢以直接威脅,整個戰局必無可虞,應堅定信心,補救缺陷[16]:8714。11月3日,杜聿明電蔣請示錦葫守軍撤退事宜;蔣復電:第六十二軍、第九十二軍、獨立第九十五師仍歸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建制,其他各軍撤往上海、南京[16]:8716。杜聿明即按蔣電示部署撤退[16]:8716。
辽沈战役在国际上也取得了相当反响。法国共产党《人道报》评论称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胜利“乃是为独立而斗争的一切人民的胜利”。美国美联社报道称:“国民党在满洲的败北,已使南京突呈紧张,人们已在公开谈论着政府迁移的可能性。”[52]1948年11月6日[15]:354,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报告国务院,谓中国局勢惡化,任何軍事援助亦于事無補,“因此,我们非常不愿意地得到这样的结论:国民党现政府之早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16]:8720-8721。
1948年11月30日,蔣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誤戎機,致失重鎮」,明令着即撤職查辦。[16]:8740
1983年8月9日,陈云總結解放军辽沈战役勝利的原因有六點:[53]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为解放军能抢在国軍前面接收,改善解放军的装备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各个根据地部队支援东北。
- 用正规部队打擊國民黨,巩固后方。
- 在东北进行土地改革,爭取农民支持。
- 东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基础雄厚,解放军可以不断扩充,而且交通方便,部队机动性强。
- 党中央正确的作战方针。
1991年,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是电影“大決戰”三部曲(另外两部是《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及《大決戰之平津戰役》)系列之一[54]。
注释
^ 中国青年军第二〇七师为3旅3团制,实力接近于军,隶属第六军,第六军另辖第一九五师,已归属第四十九军,第六军实际是空番号,辽沈战役被俘国军将领回忆,多直接称为第二〇七师。
^ 据范汉杰回忆,沈阳运来锦州、山海关重建的师有:新编第六军之暂编第六十二师(锦西)、第四十九军之第二十六师(山海关)、第五十二军之暂编第五十四师(塔山)、第七十一军之第八十八师(锦州),此外还有冬季攻势中被歼灭的新编第五军军部。另有新建的暂编第五十五、暂编第五十七师等。
^ 起义的中华民国国军第六十军在1949年元旦后,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曾泽生仍担任军长,下辖第148、第149、第150师。另外,隶属第六十军的原来还有第一八四师,1946年5月守海城被包围后起义,重建后1947年又被歼灭一次,再次重建后隶属第六兵团在锦州被歼灭。
^ 据当时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后来回忆记载,第9兵团原下辖新編第3軍、新編第6軍,辽沈战役前重新编组机动兵团时,第9兵团又编入新編第1軍、第49軍、第71軍、第52軍,辽沈战役中锦州被围后,增援锦州西进作战时,增加第207师第3旅(编制3个团,相当于师),减少被派出占领营口的第52軍。
^ 据当时第54軍第8師参谋长施有仁后来回忆记载,第54軍以及到锦西重建的新编第6军之暂编第62师驻守锦西、葫芦岛,隶属东北剿总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汉杰指挥。辽沈战役中锦州被围后,增援锦州东进作战时归第17兵团侯镜如指挥,在侯镜如未到以前由第54軍軍長阙汉骞负责指挥。辽沈战役结束,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軍于11月9日经海上撤走,第54軍以及归第52軍建制的暂编第62师撤往上海。
参考文献
^ 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文化網--遼瀋會戰
^ 2.02.1 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2001年修订版. 解放军出版社. 2002. ISBN 978-7-5065-0029-6.
^ 张文杰、郭辉.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抗日战争·八路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782–783. ISBN 978-7-01-005024-9.
^ 高巍 publisher=华商晨报. 抗战胜利日的沈阳记忆. 2014-08-30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5).
^ 钟占兴、沈兆璜. 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组织沿革. 军事历史. 1994, (2): 47–51.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年谱(上).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531. ISBN 9787507302967.
^ 7.07.17.27.37.47.57.6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 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8.128.13 李守孔著:《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9月,ISBN 978-957-14-0663-3
^ 梁敬錞譯註:《馬歇爾使華報告書簽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三)》,台北
^ 翁衍慶. 林彪的忠與逆:9/13事件重探. 新銳文創. 2012-07-01: 111–112. ISBN 978-986-6094-93-4.
^ 东北局扩大会议(1946年7月3-11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3-06].
^ 何應欽. 《中國與世界前途》. 台北: 正中書局. 1974年10月.「前年(1970年)蘇聯塔斯社發表的數字,當屬正確。計有:步槍六八五、八九七枝;輕重機槍二九、八二二挺;手槍六〇、三七七枝;火炮一二、四四六門;步機彈一八〇、九九〇、〇〇〇發;手槍彈二、〇三五、〇〇〇發;砲彈二、〇七〇、〇〇〇發;戰車三八三輛;裝甲車一五一輛;卡車一五、七八五輛;飛機一、〇六八架;飛機油一〇、〇〇〇噸;炸彈六、〇〇〇噸;艦艇一、四〇〇艘(計五四、六〇〇噸)」
^ 朱佳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云年谱(上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7307870.
^ 15.00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5.0815.0915.1015.1115.1215.1315.1415.1515.1615.1715.1815.1915.2015.2115.2215.2315.2415.2515.2615.2715.2815.2915.3015.3115.3215.3315.3415.3515.3615.3715.3815.3915.4015.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辑委员会 (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65-5401-5.
^ 16.0016.0116.0216.0316.0416.0516.0616.0716.0816.0916.1016.1116.1216.1316.1416.1516.1616.1716.1816.1916.2016.2116.2216.23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16.3116.3216.3316.3416.3516.3616.3716.3816.3916.4016.4116.4216.4316.44 李新 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 张明金、刘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0: 343–344. ISBN 978-7-5033-2252-5.
^ 陈荣华. 中国革命史手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227.
^ 19.019.119.219.319.4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992年版.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2年4月. ISBN 978-7-5034-0559-4.
^ 毛泽东.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编. 毛泽东军事文集 第四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391. ISBN 9787800217388.
^ 胡绳主编.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221. ISBN 7-8013-6339-6.
^ 中共党史导读.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 966.
^ 23.023.1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978-7-01-000925-4.
^ 黄干周 (编). 中国革命史(修订本).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 327.
^ 25.025.125.225.325.425.5 《罗荣桓传》编写组. 罗荣桓传. 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00920516.
^ 26.0026.0126.0226.0326.0426.0526.0626.0726.0826.0926.1026.11 刘统.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7. ISBN 978-7-01-004261-9.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朱瑞:人民炮兵奠基人. 新华网. 2011-05-17 [2015-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37-381-5.
^ 郭清树 (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简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5.
^ 刘凤舞. 世纪风云:中国共产党史话.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 =7-215-04140-9. 1997. 中册.
^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编. 毛泽东军事文选 內部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198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编). 辽沈战役.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93. ISBN 7-5065-2163-6.
^ 陈晓燕、刘畅. 国民党中将侯镜如之子揭秘:父亲不算真正的“卧底”. 环球人物. 2013-2-4 [2018-4-7]. 请检查|access-date=,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拟令第四、第十一纵队入关致中央军委电》,1948年10月29日。
^ 郭绪印 (编). 新编中国现代史 (1919.5-1949.10).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08-02451-0.
^ 王树增. 解放战争 下.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2-007373-3.
^ 郑洞国等. 杜聿明将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6: 79.
^ Frank Dikötter. The Tragedy of Liberation: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45-1957.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3-09-24. ISBN 978-1-62040-348-8.
^ 龍應台.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天下雜誌. 2009. ISBN 978-986-241-049-3.
^ 曾泽生. 起义纪实. 人物. 1986, (1).
^ 《萧劲光传》编写组. 萧劲光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17-0995-0.
^ 郑洞国. 放下武器. 人物. 1986, (1).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东北近百年史讲话.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 梁兴初. 黑山阻击战. 红旗飘飘 13.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 189–219.
^ 欧阳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长城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83-0058-8.
^ 王树和. 四十军征战纪实. 白山出版社. 1997. ISBN 7-80566-542-7.
^ 程思遠. 〈拒蔣調兵與逼蔣求和〉.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 ISBN 9576450462.
^ 蒋介石秘录.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ISBN 7-219-01035-4.
^ 刘震. 刘震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1990: 285. ISBN 7-5065-0434-0.
^ 江深,陳道闊. 大決戰(上):驚濤.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 317. ISBN 9576450454.
^ 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四卷. 重庆出版社. 2009: 462–465. ISBN 978-7-2290-0841-3.
^ 新华社电讯:《东北胜利震动中外》,1948年11月5日
^ 陈云. 对编写《辽沈决战》一书的意见. 1983-08-09 [2014-09-30].
^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 腾讯. 2011-05-20 [2015-07-15].
外部链接
- 辽沈战役纪念馆网站
参见
三大战役
- 平津战役
- 淮海战役
-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