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三角仔呂家...


台灣家族台中市歷史台中市文化神岡人


台中市神岡區清日治時代台灣乾隆筱雲山莊當主嘉慶道光潭子區林爽文事件呂家頂瓦厝咸豐同治筱雲山莊吳子光施士浩丘逢甲林獻堂林文欽蔡時超莊永明呂汝玉楊肇嘉葉榮鐘蔡培火吳三連張聘三謝春木莊垂勝連震東台中廳光緒林朝棟劉銘傳台中一中明治台灣割讓明治日治時代丘逢甲台灣民主國林朝崧蔡啟運賴紹堯陳瑚陳槐庭林資修林仲衡傅鶴亭櫟社曹洞宗覺力毘盧禪寺昭和何大一大東信託明治大學新高銀行中華革命黨蔣渭水蔡惠如治警事件新民會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台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日產接受委員東北帝國大學臺北高等學校鹽月桃甫台展東京美術學校辜偉甫行政院文化獎




神岡三角仔呂家又稱筱雲呂家、是指世居於現台中市神岡區三角里,清末與日治時代台灣中部史上的重要文教、政治與拓殖領袖的詔安客屬家族。自乾隆36年(1771年)12世渡海來台以來,目前已歷經十代(21世)240餘年的歷史,渡海第一代的當主為12世呂祥省,目前筱雲山莊管理委員會呂忠治則為第七代(18世),呂國彥為第八代(19世)。




目录






  • 1 渡海起家時期


    • 1.1 特徵


    • 1.2 人物


      • 1.2.1 呂祥省(1723年─1782年)


      • 1.2.2 呂蕃煥(1766年─1843年)


      • 1.2.3 呂世芳(1806年─1855年)


      • 1.2.4 呂炳南(1829年─1870年)






  • 2 地方雄飛時期


    • 2.1 特徵


    • 2.2 人物


      • 2.2.1 呂汝玉(1851年─1925年)


      • 2.2.2 呂汝修(1855年─1889年)


      • 2.2.3 呂汝誠(1860年─1929年)


      • 2.2.4 呂汝濤(1871年─1951年)


      • 2.2.5 呂敦禮(1871年─1908年)


      • 2.2.6 呂望沂(1877年─1949年)


      • 2.2.7 呂樵湖(1887年─1955年)


      • 2.2.8 呂季園(1890年─1961年)


      • 2.2.9 呂琯星(1878年─19年)


      • 2.2.10 呂孟津(1898年─1977年)






  • 3 戰後時期


    • 3.1 特徵


      • 3.1.1 呂磐石(1898年─19年)


      • 3.1.2 呂靈石(1900年─1980年)


      • 3.1.3 呂璞石(1911年─1989年)


      • 3.1.4 呂泉生(1916年─2008年)






  • 4 相關文化資產


  • 5 參考資料





渡海起家時期



特徵


此段時間大概從1771─1870年的100年間,歷經呂祥省、呂蕃煥、呂世芳至呂炳南初期,前四代當主主要的發展模式是透過拓墾,經營田產,逐漸透過參與地方祭祀神明會如嘉慶年間的「中和季」至道光年間的「文英社」,擴大其在地方經濟合作組織中的領導地位,以及文教地位。



人物



呂祥省(1723年─1782年)


第一代當主(12世),屬福建漳州紹安的北田房派下,於乾隆36年(1771年)渡海來台拓墾,文獻記載最初在現臺中市潭子區拓墾。



呂蕃煥(1766年─1843年)


第二代當主(13世),鄉飲大賓。


1790年因發生林爽文事件,移居至今臺中市神岡區三角里,而後於道光6年(1826年)於今臺中市神岡區三角里中興路30巷32號之地興建後世所稱頂瓦厝呂家頂瓦厝[永久失效連結]。透過參與漳州人的神明祭祀組織中和會,參與地方文教與墾殖事務,逐漸拓展家族版圖。



呂世芳(1806年─1855年)


第三代當主(14世),恩授正七品文林郎,敕封從六品儒林郎。


道光咸豐年間,透過「呂三光」為名的家族公業,與其弟呂達芳、呂含芳持續參與地方拓墾,勉於經營並善於間縱之下,逐漸成為三角仔庄一帶豪戶。在參與文教活動上,呂世芳在咸豐5年另創文英社,成為中和季以外的另一地方神明祭祀組織,然有所不同之處在於文英社具有倡導儒學、培育鄉里子弟的功能(花紅銀類似今天的獎學金)。此外讓呂家從一農墾實戶轉型為詩禮名門的關鍵,在於1837年呂世芳結識來台遊歷的嘉應舉子吳子光,自此之後吳子光便在台灣以及呂家的文化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地位。


呂世芳是三角仔呂家先期當主中,最善經營者。依據咸豐6年(1856年)的中和季日清簿,記載呂世芳自道光17年(1837年)擔任中和季經理人之後,成功將中和季這個祭祀組織從借貸收利銀、利穀轉型為收租穀、購田業,在位的19年間,原存的祀底銀從5百餘元,增加到交棒時的1萬3千6百餘元,增加了27.2倍左右,相當於20%以上的年複利成長率。


此外呂世芳熱心服務鄉里,為地方解決糾紛亦為當時文獻所記載。吳子光「一肚皮集」記載,「束東固功利藪,閩、粵錯處,凡雞蟲得失、蠻觸紛爭之事,日三、四至。官苦其繁劇,至弗問,得公一語即解。公為人坦,中無田域,且敏於才,故遇事能決斷,一時排難解紛,人目為今之魯仲連」。


由於呂世芳善於經營,並樂於排解鄉里困難,後來鄉野間對其多有軼事傳聞。其中最為廣傳者乃指呂世芳之所以傳奇致富乃是因上山拾柴時無意發現無名白骨,因起善念帶白骨回家安奉而後受到庇佑而從此雄飛。此傳言真假與否尚待考究,惟族人指出確有白骨(族人稱"福媽")的存在。





呂炳南(1829年─1870年)


第四代當主(15世),邑庠生(秀才)、縣訓導、敕授正八品修職郎。


咸豐5年(1855年)任中和季首事(後稱總理),並於同年另創文英社,同治5年(1866年)興建筱雲山莊,同治8年(1869年)創文英書院並於光緒3年聘吳子光為西席,孕育丙子年恩科三甲進士第二名施士浩,已丑年恩科三甲進士第九十六名丘逢甲、癸巳恩科中式第七十九名舉人林獻堂父親林文欽、清水蔡時超、以及戊子年恩科舉人子呂汝修。


好藏書,經商往返大陸與台灣之間必蒐羅典籍充實其書齋,後人開放書齋筱雲軒,供族人及各方遊學之使用,軒中藏書,通計二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為清代海東最大私人藏書之地,後文史研究者莊永明稱其為台灣第一藏書名家。1870年夏自赴福建參加鄉試返台因遭颱風襲擊,風檣傾折,海難而亡,享年42歲,諱潮朗。


西席吳子光輓以聯云:
君真海上成神,望寶筏慈航,相與度眾生苦厄;
我亦蘆中窮士,憶琴歌酒賦,最難忘舊日交情。



地方雄飛時期



特徵


此段時間大概從1870─1955年的85年間,歷經呂汝玉等四兄弟(16世)、呂敦禮、呂琯星等(17世)。16世基本上仍奉呂汝玉為第五代的家族當主,但兄弟共治共管已逐漸產生,至第17世開始,已無明確的家族當主,而呈現多房共治的情形。這個階段的特徵是拓殖、政治與藝術多層面的發展,此外透過聯姻與文學交流,與中部地區其他重要家族以及知識份子形成綿密的網路,影響層面亦從地方躍升到整個台灣,是呂家渡台十代的黃金時期。


不但在地方政治事務上開始發揮影響,並對日治時期的台灣自治運動貢獻了力量;在拓殖上,隨著日本在台灣逐步發展製造業下,17世亦開始從純粹的田產經營,拓展至鋼鐵、造紙,運輸以及金融等產業經營;而在文教上,延續呂家固有的詩禮傳家精神,在漢詩、東洋畫等文學藝術領域上,亦孕育出諸多殊為傑出的人物。


而為了因應日治時代的家族發展需求,呂家的教育也從過去的傳統私塾式漢學教育,轉變為以西學及實用之學為主的教育。其關鍵在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由呂汝玉所主持的【中和季】做出重大決議,自明治四十四年起,中和季會員親派子弟赴日本求學者,依照小學至大學等不同階段,分別給予每年每人24圓-120圓不等的獎助,考取與畢業另有花紅獎勵。自此之後呂家子弟大舉赴日求學,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者有三人,東北帝國大學者一人,慶應義塾大學一人、早稻田大學一人、中央大學一人、明治大學者則有五人。呂家子弟在東京遂成留學生重要勢力,並楊肇嘉、葉榮鐘、蔡培火、吳三連、張聘三、謝春木、莊垂勝、連震東等當初留學日本的學生有密切交往。



人物



呂汝玉(1851年─1925年)


第五代當主(16世),海東三鳳之首,清末秀才,例貢加恩授正七品文林郎、日治時期栜東上堡治下總理、勳六等瑞寶章紳士、台中廳參事。


光緒14年(1888年)接下象徵當主地位的中和季首事,並積極拓展家業版圖,許多過去承管的土地在呂汝玉一代才取得完整的土地權力。除家業外,秉持家訓,對地方文教推動不遺餘力。於光緒年間,與霧峰林朝棟、大里吳鸞旎等人聯合上書巡撫劉銘傳興辦宏文書院,日治時期捐納文英社址興辦岸裡公學校,以及後來與林烈堂等人捐辦台中一中等。此外在政治參與方面,明治28年(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呂汝玉受台灣總督府命為栜東上堡治下總理,主要處理葫蘆墩農業生產狀況的調查以及協調監督。明治38年(1905年)任台中廳參事,參與台中地方法院的籌備工作,對地方治安維護,以及災害的撫卹有相當貢獻,後由明治政府授紳章、勳六等瑞寶章、大禮紀念章等。


以下為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正月,時年47歲的呂汝玉寫給當時台中州知事常吉德壽的履歷書,後面加註了呂汝玉在日治時代協助處理的地方事務。


右 汝玉祖籍由漳州移居臺灣拺東上堡三角仔庄,距今百有餘年。先祖父均以耕讀世其家,間或為人排難解紛,鄉里中有不平者,咸指決之有望盧,解訟遺風焉迨。 汝玉唯頌詩讀書,謹守先人清白之訓,三十一歲應試,蒙舊政府欽命提督學臣張夢元舉博士弟子員入邑庠為生員,強仕前後舊政府,歷任縣知事訪悉 汝玉廉正公平,鄉望式孚,屢致書諭禮請出為參辦分局及總局事務。四十四歲循例為貢生,乃於是年六月遵新海防例捐,蒙清舊政府保奏府經歷,加雙月選用花樣及我。


帝國領臺軍隊未到,土匪遍地逢起。 汝玉與堡內各庄長等,竭力約束匡扶,幸得安堵如故,靜候王師歡迎到境,稟請給示安民。 時 明治二十八年秋, 蒙 總督府樺山付給告示通發帖,眾心因而輯慰。自是以來,凡有駐紮葫蘆墩軍隊,近衛步兵第三聯隊第二大隊長,陸軍步兵少佐從三位勳四等伯爵坊城俊章及其餘者所有一切應需要件,如備宿舍(今歷任守備隊駐居葫蘆墩聖王廟即是汝玉先父所建築),購糧米徵苦力等, 汝玉靡不共相籌辦付濟。是年冬十二月 民政支部長兒玉諭舉報拺東上堡大總理及各庄總理,並諭汝玉為一堡紳士之倡。 明治二十九年春三月,總督府憲因二十八年土匪事件盡力,蒙 提金下賜;明治二十九年七月雲林土匪延擾臺中縣城,葫蘆墩為軍隊往來要路,汝玉同堡內諸人盡力保固安靜。明治 三十年夏四月,再蒙 紳章下賜。 明治三十年十二月五日 蒙 敘勳六等,賜瑞寶章。


明治三十一年一月
勳六等紳士 呂汝玉
臺中州知事常吉德壽殿


《台灣列紳傳》記載:「呂汝玉一清儒也,為人方直沉毅,好讀書,學殖淵博,氣品最高,家世塾師,且以藏書有名」,一生與丘逢甲、謝道隆從遊最密,著有樸山詩卷,收錄於海東三鳳集之中。1925年死後,傅錫祺、鄭汝南、林幼春、王少濤、林獻堂、陳懷澄、莊嵩、洪以南、高田竹山、蔡梓舟等當代文人均著詩表達哀悼。[來源請求]



呂汝修(1855年─1889年)


第五代(16世),海東三鳳之一,炳南次子,清末台灣府學戊子科舉人,恩授正七品文林郎。


與許南英、丘逢甲一生莫逆,總角時期便是案前學友,並一起赴省科考。光緒14年(1888年),呂汝修與丘逢甲同年中舉,此事雖然使呂家在地方文教地位上達到頂峰,可惜呂汝修未能長壽,於壯年時期辭世,生平著有餐霞子遺稿。


呂汝修的早逝,這也使得文英書院在吳子光之後,未能有傳缽之人,持續再有較大的功能。



呂汝誠(1860年─1929年)


第五代(16世),海東三鳳之一,炳南三子,清末秀才,日治時代的台中廳三角仔庄庄長。
1905年日本總督府進行土地清查,並禁止大租權後,霧峰林烈堂,林獻堂與呂汝誠(鶴巢),並同清水蔡順源號的頭人蔡蓮舫,蔡惠如等主要股東,在1907年成立台灣纖維產業的第一家公司,設立於豐原29番地的豐原黃麻紡績會社,1912年改組為台灣製麻株式會社.



呂汝濤(1871年─1951年)


第五代(16世),炳南四子,日治時代之東洋畫畫家。字松年,號耕雲,從小過繼給炳南弟 (炳貞 )四老爺
少學畫,先入臺南呂仲第門,30歲後復從汕頭陳松石遊。日治時期,請益於藤島耕山,歷有年所,擅長走獸、飛禽、山水。



呂敦禮(1871年─1908年)


第六代(17世),字鯉庭,號厚庵,呂汝玉長子,清末邑庠生,櫟社九人之一。


自小與霧峰林家下厝系的林朝崧有筆硯之親,為孩童時代以來的學友,後來亦娶同為林家上厝系林壽堂的長女林嬌為妻。


光緒19年(1893年)入泮,為台灣縣生員。明治28年(1895年)台灣民主國失敗之後,由於丘逢甲稱台灣民主國所存官餉在筱雲山莊,引發兵勇圍莊事件,呂汝玉為防不測,便命長子呂敦禮舉家內遷。數年後返台,呂敦禮致力於實用之學,並於明治39年(1906年)與林朝崧、蔡啟運、賴紹堯、陳瑚、陳槐庭、林資修、林仲衡、傅鶴亭等其他八人於林資鏗的瑞軒集會,訂定櫟社創設社章17條,為櫟社創社九老之一,但隨即於1908年病逝,享年38歲,是九人中最早去世的。生平作品由櫟社詩友及其父呂汝玉蒐集得七十三首,由林朝崧跟陳槐庭編輯,末附各家輓詩,由傅錫祺校正,題曰《厚菴遺草》。


呂敦禮病逝後,其妻林氏帶著四位女兒與兩位姪女皈依三寶,拜曹洞宗在台灣的開山祖,苗栗大湖法雲寺住持覺力禪師為師,法號覺滿。呂汝玉遂兒媳心願,傾家族力量,於后里七星山麓興建毘盧禪寺,於昭和3年(1928年)建成,敦請覺力禪師為毘盧禪寺第一任住持,但覺力罹患肝癌,不久便於毘盧禪寺圓寂,後來由覺滿、妙塵上人、妙觀上人、妙本上人等繼任主持,為日治時期台灣八大山之一。



呂望沂(1877年─1949年)


第六代(17世),呂汝玉四子,兩貴商行主人。


於漢學書房修習漢學十餘年,後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於豐原創立兩貴商行,經營米商,後於大正十年(1921)年廢業,後仍繼續經營田產,並參與地方文蔚社、文炳社事務。呂望沂是呂汝玉正室所生,日治時代結束後仍在世中最年長之子,因此在家族有一定地位。其長子呂寶石留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科,與張聘三、連震東等聞人為同學,戰後曾參與日產接收工作,後入豐原郡役所與彰化銀行豐原支店;次子呂佛池淡水中學畢業,後入神岡庄役所,是總管三角仔呂家之公業及庶務的靈魂人物。



呂樵湖(1887年─1955年)


第六代(17世),呂汝玉七子,台灣電氣製鋼株式會社、興亞紙漿株式會社社長。


呂樵湖為呂汝玉與繼室周夫人所生,在呂汝玉九子中雖排行第七,但日治時代結束後,因僅有呂望沂一位兄長,且為繼室所生長子,因此在第六代中仍相當重要且活躍。與呂望沂相同,呂樵湖自幼接受漢學,且以經營田產起家,但不同的是,在日治時代後期,呂樵湖積極將事業觸角延伸至實業,其範圍包括在1938年與大甲杜香國成立「臺灣電氣製鋼株式會社創立事務所」,後又創辦台灣興亞紙漿株式會社,並經營貨運業等實業,是三角仔呂家中,首度在地主與文教型仕紳型態以外,嘗試將家族版圖延伸至實業的重要人物。


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研院院士、國際知名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博士為其外孫。



呂季園(1890年─1961年)


第六代(17世),呂汝玉八子,大東信託取締役,神岡庄庄長,台中州協議會員。


為呂汝玉與繼室周夫人所生次子,九子中排行第八,明治時代被安排在日本山口縣接受中等教育,1906年入東京明治大學,1912年法政科畢業,1917年入東京日支合同通信社,返台後選擇與呂望沂、呂樵湖兩位兄長不同的領域,朝金融與政治界發展。履歷包括1918年入新高銀行台北本行,1919年任臺中支店次席,1927年則擔任臺灣商工銀行(第一銀行前身)、大東信託(華南銀行前身)取締役(董事)。之後歷任臺中州協議會員、豐原水利組合評議員,1934則擔任第二任的神岡庄庄長。


呂季園早年資助中華革命黨,後參加蔣渭水、蔡惠如所組織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治警事件發生時曾與堂姪呂磐石遭到逮捕,這使他在1924-1927年賦閒。除了活躍於金融與地方事務之外,呂季園也是古書畫愛好者。



呂琯星(1878年─19年)


第六代(17世),呂汝修長子,漢詩與書法家


字蘊白,呂汝修長子,幼入私塾習經史,精通漢學。曾任國校漢文教師,善詩文,喜吟詠,1910年加盟櫟社為社友,經常參與詩會活動。復工書法,尤長於隸書;好圍棋、音樂,悠遊自適,性溫厚篤實,為鄉里所稱。


娶霧峰頂厝系,舉人林文欽長女林金鵬為妻,是林獻堂的大姊夫,育有四男四女,其詩與厚庵齊名,為日治時期筱雲山莊呂氏兩大詩家。(張子文)



呂孟津(1898年─1977年)


第六代(17世),呂汝濤次子,著名東洋畫家。


先向汀州黃海客學習肖像畫,後從日人岡本春堂學山水,昭和十五年(1940)又跟隨呂鐵州學東洋畫,擅長走獸和山水。
曾以作品「雙鶴」(1932)、「鹿」(1933)入選台展、以「東京佛桑華(扶桑花)」(1938)、「國華」(1940)入選府展。



戰後時期



特徵


此段時間大概從1955年後至今,以第七代(18世)為主的世代,其特徵為無明確的家族當主。呂汝玉派下家族事務主要由呂望沂二子呂佛池操持,呂汝修由於早逝,加上呂琯星與林獻堂為翁舅關係,故呂汝修派下的第七代(18世)要角呂盤石與呂靈石與霧峰林家活動較為密切,呂汝誠派下則由呂忠治為主。


18世維持16-17世的傳統,主要仍以文教類型者居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台灣合唱音樂之父呂泉生、著名冶金學者與西洋畫家呂璞石等人。



呂磐石(1898年─19年)


第七代(18世),呂琯星長子,林獻堂外甥,大安產業株式會社支配人。


自幼在日本接受教育,早稻田大學商學士,大正民主時期在東京接觸社會主義左翼思想,並抨擊當時日本政府的對台政策,治警事件曾被日方逮捕,新民會創辦者之一。



呂靈石(1900年─1980年)



第七代(18世),呂琯星次子,林獻堂外甥,台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社的編輯印刷發行人。


自幼在日本接受教育,1911年畢業於東京錦華小學校,後進明治大學預科,1926年明治大學法學部法學士,在大學階段除擔任東京台灣青年會總務幹事以外,並與楊肇嘉、林呈祿、蔡惠如等人籌組東京新民會,擔任理事。回台之後與楊肇嘉等人組織鄉土訪問演講團,並參與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擔任請願委員。1930年以後轉入新聞界,先後擔任台灣新民報與興南新聞社的編輯印刷發行人,戰後則擔任日產接受委員,是林獻堂推動台灣自治運動過程中,得力的左右手。



呂璞石(1911年─1989年)


第七代(18世),呂汝玉五子呂傳球之次子,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工學博士,台大機械系教授,是台灣早期著名的金屬材料學者(台灣不鏽鋼之父),也是台灣美術史上重要的西洋畫家。


岸裡公學校畢業後,1924年考取臺北高等學校尋常科。在1931年間,呂璞石已從事繪畫,並在鹽月桃甫先生指導下以1929年的「坂」、1930年的「お茶を造る家」(製茶人家)入選第三、四回台展,是一生中唯一的印象派作品。三十年代初期,呂璞石赴日本留學,當時並未進入畫家嚮往的東京美術學校,而是到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工程部機械工學科專攻機械工程,於1935年畢業;1932~1935年求學期間常到該校文學部旁聽西洋美術史,當時的教授是西洋美術史權威兒島喜久雄先生,是呂璞石對西洋美術史研究的開始。


呂璞石曾花35年時間畫一盆菊花,用科學方法有系統的探求情感生活中的理想。畢生完成二十九件留世作品,其中只有三種構圖、二個主題︰一盆菊花在台灣29℃的室內,一幕風景在台灣潮溼滄茫的海邊。其作品一直到他逝世後才受到市場的重視,目前台北市立美術館收藏兩幅畫作,2006年景薰樓拍賣其作品「靜物」,拍賣價定在人民幣四十萬元。



呂泉生(1916年─2008年)


第七代(18世),呂炳南三弟呂炳章派下曾孫(稱呂汝玉為大伯公),台灣合唱音樂之父。


1936年畢業於台中一中。1940年進入日本東京東洋音樂學校就讀;初期主修鋼琴,但在二年級時因意外傷害導致右肩脫臼手指受傷,於是改學聲樂,並在聲樂科畢業。畢業後,先後進入東寶演藝株式會社、松竹演劇會社、NHK放送等工作。1943年返回台灣。
1957年受辜偉甫(辜振甫之弟)之邀,創辦榮星合唱團,並且擔任該團團長直至1991年11月退休為止。
1958年任教於當時的實踐家專音樂科,並曾擔任該科主任,1987年退休。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他先後改編及創作了二百餘首聲樂曲目,重要作品有《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杯底不可飼金魚》與《搖嬰仔歌》等等。他也採編許多台灣民謠,著名的有《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啾啾》與《六月田水》等等。



相關文化資產




  • 神岡呂家頂瓦厝:位於神岡區,登錄為宅第類市定古蹟;為神岡呂家渡海來台在三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清代客家宅第。


  • 筱雲山莊:位於神岡區,包含筱雲山莊與兩旁的筱雲別館、筱雲山莊北庭建築均登錄為宅第類市定古蹟;山莊為呂炳南所建,別館與北庭建築則為日治時期增建。


  • 神岡呂汝玉墓園:位於豐原區,登錄為墓葬類市定古蹟;為呂炳南長子呂汝玉(清朝貢生)與其三子呂佩芷所葬的日治時期墓園。


  • 呂樵湖故居:位於豐原區,登錄為宅第類歷史建築;為呂樵湖於日治時期所建的宅第。




參考資料



  • [1]

  • [2]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fieldName is a required field.”, in Magento2 REST API Call for GET Method Type The Next...

How to change City field to a dropdown in Checkout step Magento 2Magento 2 : How to change UI field(s)...

夢乃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