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导航菜单The largest Bacterium: Scientist discovers...
自2017年2月需要從德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細菌Γ-變形菌变形菌门
革蘭氏陰性球狀變形菌納米比亞大陸架細菌刺尾魚多倍體鏈球菌細胞分裂種加詞
本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17年2月) |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 ||||||||||||||
---|---|---|---|---|---|---|---|---|---|---|---|---|---|---|
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著色顯微照片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Schulz et al., 1999 |
納米比亞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為革蘭氏陰性的球狀變形菌,發現於納米比亞大陸架的海洋沉澱物中。它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細菌,半徑0.1~0.3 mm(100~300 µm),有時達0.75 mm(750 µm)。[1][2]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胞大到可用肉眼觀察,雖然它是有記錄最大的細菌,但于刺尾魚腸道內發現的费氏刺骨鱼菌較其稍長,但更窄。納米比亞嗜硫珠菌與費氏刺骨魚菌皆具有極度多倍體(extreme polyploidy)。至於已知基因體最小的細菌為Candidatus。
Thiomargarita意為“硫磺珍珠”,根據其細胞的外觀而命名,其細胞中包含硫磺微粒,并散射入射光,使細胞反射出珍珠般的光澤。象許多球菌(如鏈球菌)一樣,它們細胞分裂時,細胞排成一個單軸,呈鏈狀,這樣更加象珍珠鏈。其種加詞namibiensis意為“納米比亞產的”。
參考資料
^ The largest Bacterium: Scientist discovers new bacterial life form off the African coast,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arine Microbiology, 8 April 19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7月17日)
^ List of Prokaryotic names with Standing in Nomenclature - Genus Thiomargarit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8)
外部連結
- Macrophoto of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