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坐月 (侗族) 参考资料 导航菜单


侗族貴州文化


侗族黔东南草鞋针线纺纱琵琶牛角琴篱笆天文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竹林树林口哨洋布伞侗锦




行歌坐月亦称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男女恋爱社交活动的总称。在黔东南的南部地区,侗族男女青年在行歌坐月时,一般喜欢聚集在寨子中间的“月堂”里。“月堂”本是寨子中的一间公房,一般是不经过装饰的一幢低矮的吊脚楼,其间故着一排排长板凳。白天,妇女们到这里织麻、打草鞋、做针线、纺纱……;晚上则变成青年男女们聚集在一起谈情说爱的“月堂”。


夜晚降临时,男青年们急忙吃过晚饭,拿着琵琶、牛角琴(有的还在琴上吊着一盏四四方方的玻璃灯),边弹边唱相继朝着“月堂”走去。若有相好的姑娘,则走到姑娘家的木楼边拉边唱。若姑娘尚未吃晚饭,就推开火搪边上的宙子,或伸出头来向小伙子打打手势,或轻轻说道:“没吃饭”,“请等等”。这时,有些性急的小伙,常常采取一些粗鲁的行为,或订口哨、呼喊、或从篱笆上扯起一根长长的竹竿去敲打姑娘家火塘边上的窗子。有耐性的姑娘一般不做声,脾气不好的姑娘有时会舀一瓢冷水从窗子上泼下来,叫对方赶快走开。


当男方青年邀邀约约到了“月堂”后,小伙子坐在矮的板凳上弹琴,姑娘们则架起纺车坐在一旁一边纺纱,一边轻轻地唱起来。带头的小伙叫“老叫雀”,领唱的姑娘叫“朵”。先是各人表示谦让的独唱,后进行盘歌,其内容多是天文地理、历史事件、名人典故、风土人情、花鸟鱼虫等。通过对歌,姑娘了解男方的性格、爱好、情操和理想。其问,若两人互相爱慕,便悄悄离开集体,走出“月堂”,到寨子的竹林、树林,或别的幽静的地方去“行歌坐月”。


黔东南北部的侗族在“行歌坐月”时,与南部侗族略有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男女青年相邀“行歌坐月”不是用琴声呼唤,也不是在晚上开始,而是在什么节日或逐场时开始。在节日里,他们不约而同地男女分群站在山头或土坡上;赶场天,他们则分群站在街坊的两边,互相悄悄偷看和打听对方的来历和姓名,或进一步了解其人勤快与否,以及脾气道德等等之后,就打口哨,打手势或呼喊。要是双方都有情意,便走下山坡土坎,或走出街坊,在草坪或街场边,一群群地走拢来,另一方见了,马上跟随走去,或用嘴说,或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用脚去踩对方的脚后跟,表示邀约去“行歌坐月”,双方离开草坪或场坝,来到树下或街边幽静处,约定“行歌坐月”的时间,称为“讲日子”。日子“讲”的多半是白天,地点不是在“月堂”,而是在什么路口“凉亭”或山头上。“讲”的日子到了,男女双方都穿着新衣盛装,并打着洋布伞去赴约。初次参加“行歌坐月”的男女青年,往论旧人看见说闲话,巧妙地把新衣穿在里边,旧衣穿在外边,假装出门做活路、砍柴或割草,而出了村获后,他门便找个僻静之处,把面上的旧衣脱下来,藏在一个地方,重新打扮后再去赴约。


初次时,男女双方分群活动,有时故意躲起来。然后以歌声呼唤对方。双方叫拢在一起后仍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男女双方都摘下树叶放在地上,唱着:“请坐客,不得板凳坐木叶,不得板凳木叶坐,路远走累坐下歇……”,相互让坐。双方远远的隔着坐下后,“老叫雀”领先吹木叶,“朵”领先唱起歌来,双方一边唱一边用美丽的言词赞美对方的人格、美貌,倾吐自己的爱慕。初会时,唱的是初会歌;二次相会时就改唱相会歌,几次约会之后,便唱起“曼星”(春天的歌)、“曼端”(夏天的歌)、“曼蝉”(秋天的歌)和“曼拉”(冬天的歌)等四季歌来。其问,产生爱情的人,便照样离开“集体”,邀约下次不再参加集体约会,而单独选定日期和地方进行“行歌坐月”。


在约会中,若对方迟到,早到的一方又等不耐烦了,便摘下一束树叶来,丢在路边显眼的地方,让对方来后,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双方经过数次约会“行歌坐月”后,无情的,故意失约;有情的,便同意结为夫妻,并约定告诉双方的父母,准备办喜事,结婚“吃豆茶”。


在“行歌坐月”中,姑娘不接受对方金钱、衣料或其他馈赠,定婚时也不接受“定婚礼”,只赠信物,一般小伙子送姑娘一块包头布,姑娘送对方一块侗锦。[1]



参考资料





  1. ^ 杨通山等编,侗乡风情录.成都市: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fieldName is a required field.”, in Magento2 REST API Call for GET Method Type The Next...

How to change City field to a dropdown in Checkout step Magento 2Magento 2 : How to change UI field(s)...

夢乃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