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子村...
雲林縣的村和里四湖鄉
四湖鄉戶政事務所台灣雲林縣四湖鄉闽南语行政區日治時期大字台南州北港郡四湖庄口湖鄉金湖村牽水藏臺灣堡圖
雲林縣四湖鄉萡子村 | |
舊名 | 萡子寮 |
行政區類別 | 村 |
面積 | 4.1平方公里 |
區劃 | 23鄰 |
戶數 | 430 (2009年8月資料) |
人口 | 1,218 (男女比:642:576) |
毗鄰 | 萡東村、廣溝村[1] 口湖鄉下崙村[2] |
萡子村辦公處 | |
村長 | 蔡鴻川[3] |
地址 | 雲林縣四湖鄉萡子村20鄰 萡子寮222號[3] |
戶口資料:四湖鄉戶政事務所 |
萡子村[注 1],為台灣雲林縣之村落,位在四湖鄉西南境,居萡子寮漁港東北方,為今稱「萡子寮」(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po̍rh-á-liâu)所轄村落之一,另其二村是萡東村、廣溝村,三村行政區皆劃分為四湖鄉,為戰後於1950年進行行政區域調整,原為日治時期之大字,轄屬台南州北港郡四湖庄,更成現今所轄[4][5]。箔子村除了轄原萡子寮一部分外,還有西側名為「新厝」(又稱「新庄」)的小聚落。
萡子寮同名聚落,現今存在兩處,在一南一北的位置,分別是口湖鄉蚵寮村下箔子寮,頂萡子寮就是本文所提萡子寮位置[1][2][6]。
目录
1 名由
2 歷史
3 注解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
名由
箔子寮來由有三:
- 箔子為魚類一種名稱,漁民為捕撈箔子而搭建寮子,後成聚落而得[6]。
- 箔子,全名叫遮箔子,以竹或木椿製成的定置漁網,為漁撈工具一種,建造小屋來置放漁網,故得[7]。
- 先民來自泉州至此[注 2],後因海嘯襲擊,水災損害,歷經三次由西向東漂泊,於今日位置落腳定居,取漂泊之意命名[7]。
歷史
清道光25年(1845年),農曆6月7日,位在現今口湖鄉金湖村發生水災,受海水捲岸襲來般海嘯,造成金湖、台子、成龍、新港、下湖口、蚵子寮、下崙等地受災,至最北的箔子寮也受波及[8][9]。
因此,衍生出牽水藏[注 3]宗教儀式,以慰祭6月7日罹難村民[10]。今日於箔子寮可見萬人塚[注 4][9]。
根據1904年《臺灣堡圖》,萡子寮聚落原位於今聚落西側一公里處,更加臨海,約今黑森林自行車道處;至1920年代新繪的地圖,萡子寮聚落已牽至今處。而在《臺灣堡圖》中,今箔子村管轄的新厝位在更西北處,在今廣溝厝西側七八百公尺處,位於當時萡子寮的北方;1920年代才遷到今處。
注解
^ 村名正確寫法,是以四湖鄉戶政事務所頒發門牌地址寫法為基準,因萡字是罕見字,台語發音,有書寫作「箔仔村」。
^ 原居地已不復見,據史記載聞知,是沉落海中。
^ 牽水藏,亦作車藏、車狀或牽水車藏。
^ 箔子寮萬人塚,葬於今廣溝村新庄子,不屬於箔子村。
參考文獻
^ 1.01.1 《雲林縣四湖鄉行政區域圖》(1:17,000). 內政部. 2005. ISBN 9860007012 (中文(台灣)).
^ 2.02.1 《雲林縣口湖鄉行政區域圖》(1:14,000). 內政部. 2005. ISBN 9860017050 (中文(台灣)).
^ 3.03.1 村里長通訊. 內政部民政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0) (中文(台灣)).
^ 洪敏麟. 〈台南州行政區域圖〉. 《臺灣地名沿革》.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5年12月 (中文(台灣)).
^ 雲林縣發展史編纂委員會. 〈四湖鄉轄域村名沿革表〉. 《雲林縣發展史》(上冊). 雲林縣政府 編印. 1997年12月 (中文(台灣)).
^ 6.06.1 施添福 總編纂. 〈四湖鄉轄域村名沿革表〉. 《臺灣地名辭書》〈卷九 雲林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第425頁 (中文(台灣)).
^ 7.07.1 施添福 總編纂. 〈四湖鄉轄域村名沿革表〉. 《臺灣地名辭書》〈卷九 雲林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第448頁 (中文(台灣)).
^ 口湖牽水(車藏)萬善同歸祭典 緬懷先人. 中央社. [2009-09-26] (中文(台灣)). [永久失效連結]
^ 9.09.1 〈金湖大水災〉. 《雲林文獻》〈第41輯〉. 雲林縣政府民政局 編印. 1997年12月: 第154-155頁 (中文(台灣)).
^ 民俗廟會--口湖牽水車藏. 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 [2009-09-26] (中文(台灣)).